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九州园林绿化苗木直销公司

乔木; 民间工艺品; 水晶工艺品; 综合性公司

公司介绍
新闻中心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公司介绍 > 2015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
2015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

2015年5月16—17日,为期2天的“2015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举办。本次讲坛共设置主会场1个、分会场2个,到会人数近800人,另外有将近400人通过视频转播观看了讲坛全过程,参会人员包括园林行业教育、科研、实践及行业媒体代表(图1)。
本次高峰讲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由北京林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杂志社组织和承办。
讲坛的主题为“风景园林的多样性”,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6位业内一流专家学者、设计师和媒体主编,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在全球化背景的视野下,对风景园林多样性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探讨,达成了多项共识、也提出了诸多的见解和意见。
讲坛开幕式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重致辞,陈述了国内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国内风景园林多样性失衡的现状,同时对于本次会议继续挖掘风景园林多样的内涵提出了希望。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启动表示了祝贺并提到北京林业大学近年来学科发展不断取得进步,风景园林作为特色专业也对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借由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众多同仁一起讨论,进一步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研究和发展。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做了“一法贯众法,万法归一——中国风景园林艺术多样性统一法则”的主旨报告,他提出,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等思想是重要的园林理法,并通过退思园、网师园、谐趣园、杭州花圃、西湖、圆明园、环秀山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13年北京园林博览会等众多案例阐述了借景、相地、布局、置石等中国园林传统优秀理法,总结出“一法贯众法,万法归一”的中国风景园林艺术多样性统一法则。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在主旨报告中提出世界上众多的园林构成了多样性,同时每一种园林形式又有其个性。南北园林个性突出,差异明显,正是这种个性化差异体现了园林的多样性。进一步说,东西方园林也各自表现出个性,构成其多样性与差异性。为了表现园林的个性和实现园林的多样性,园林设计师需要突破固有模式,不能墨守成规。古今中外多样性的园林呈现,正是园林设计师们勇于创新的结果。由植物多样性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脱离了植物,园林也便没有了生命。
此外,参与本次高峰论坛主题报告的有(按演讲顺序排序):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H+N+S景观事务高级顾问DirkFrederik Sijmons,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高翅,奥本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D.I.R.T.Studio负责人David Hill,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首任院长象伟宁,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刘滨谊,佐治亚大学环境和设计学院副教授BrianJ LaHaie,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学刊主编王绍增,《Topos》杂志创刊人、自由撰稿人、顾问RobertSchäfer以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佐治亚大学环境和设计学院助理教授SungkyungLee,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里斯本技术大学高等农学院风景园林系硕士及博士学位负责人LuísRibeiro,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东京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科学学院阿部伸太等14名国内外知名学者。
论坛的闭幕式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他希望本次讲坛能够发挥桥梁作用,并以此为平台,努力实现多渠道、长期化的交流合作。同时李雄表示,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也将作为一个风景园林学术品牌系列,在今后的每年持续下去,为促进学界的交流研究贡献力量。
2015年5月16日晚,《风景园林》杂志10周年庆祝活动也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风景园林》杂志名誉主编孟兆祯院士、《风景园林》杂志名誉社长尹伟伦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李雄教授、《中国园林》杂志主编王绍增教授、《风景园林》杂志社社长何昉教授致辞。《风景园林》杂志主编王向荣教授主持开幕仪式,回顾了杂志10年发展历程。
何昉社长亲自切蛋糕,与来宾分享《风景园林》10周年的喜悦,并开启冷餐酒会环节。来自国内外园林行业的专家学者、杂志编委会部分成员、部分理事单位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师生代表、同行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这场既喜庆又庄重,既古典又时尚的庆祝活动(图2)。

图/文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